重传机制
一、认识
二、超时重传
TCP为了实现可靠传输,实现了重传机制。最基本的重传机制,就是超时重传,即在发送数据报文时,设定一个定时器,每间隔一段时间,没有收到对方的ACK
确认应答报文,就会重发该报文。
这个间隔时间,一般设置为多少呢?我们先来看下什么叫RTT
(Round-Trip Time,往返时间)。
RTT就是,一个数据包从发出去到回来的时间,即数据包的一次往返时间。超时重传时间,就是Retransmission Timeout ,简称RTO。
RTO设置多久呢?
- 如果RTO比较小,那很可能数据都没有丢失,就重发了,这会导致网络阻塞,会导致更多的超时出现。
- 如果RTO比较大,等到花儿都谢了还是没有重发,那效果就不好了。
一般情况下,RTO
略大于RTT
,效果是最好的。一些小伙伴会问,超时时间有没有计算公式呢?有的!有个标准方法算RTO
的公式,也叫Jacobson / Karels算法。我们一起来看下计算RTO的公式
-
先计算SRTT(计算平滑的RTT)
SRTT = (1 - α) * SRTT + α * RTT //求 SRTT 的加权平均
-
再计算RTTVAR (round-trip time variation)
RTTVAR = (1 - β) * RTTVAR + β * (|RTT - SRTT|) //计算 SRTT 与真实值的差距
-
最终的RTO
RTO = µ * SRTT + ∂ * RTTVAR = SRTT + 4·RTTVAR
其中,α = 0.125,β = 0.25, μ = 1,∂ = 4,这些参数都是大量结果得出的最优参数。
超时重传会有这些缺点:
- 当一个报文段丢失时,会等待一定的超时周期然后才重传分组,增加了端到端的时延。
- 当一个报文段丢失时,在其等待超时的过程中,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:其后的报文段已经被接收端接收但却迟迟得不到确认,发送端会认为也丢失了,从而引起不必要的重传,既浪费资源也浪费时间。
- 并且,TCP有个策略,就是超时时间间隔会加倍。超时重传需要等待很长时间。
三、快速重传
快速重传机制,它不以时间驱动,而是以数据驱动。它基于接收端的反馈信息来引发重传。
发送端发送了 1,2,3,4,5,6 份数据:
- 第一份 Seq=1 先送到了,于是就 Ack 回 2;
- 第二份 Seq=2 也送到了,假设也正常,于是ACK 回 3;
- 第三份 Seq=3 由于网络等其他原因,没送到;
- 第四份 Seq=4 也送到了,但是因为Seq3没收到。所以ACK回3;
- 后面的 Seq=4,5的也送到了,但是ACK还是回复3,因为Seq=3没收到。
- 发送端连着收到三个重复冗余ACK=3的确认(实际上是4个,但是前面一个是正常的ACK,后面三个才是重复冗余的),便知道哪个报文段在传输过程中丢失了,于是在定时器过期之前,重传该报文段。
- 最后,接收到收到了 Seq3,此时因为 Seq=4,5,6都收到了,于是ACK回7.
但快速重传还可能会有个问题:ACK只向发送端告知最大的有序报文段,到底是哪个报文丢失了呢?并不确定!那到底该重传多少个包呢?
四、带选择确认的重传(SACK)
为了解决快速重传的问题:应该重传多少个包? TCP提供了SACK方法(带选择确认的重传,Selective Acknowledgment)。
SACK机制就是,在快速重传的基础上,接收端返回最近收到的报文段的序列号范围,这样发送端就知道接收端哪些数据包没收到,酱紫就很清楚该重传哪些数据包啦。SACK标记是加在TCP头部选项字段里面的。
如上图中,发送端收到了三次同样的ACK=30的确认报文,于是就会触发快速重发机制,通过SACK信息发现只有3039这段数据丢失,于是重发时就只选择了这个3039的TCP报文段进行重发。
五、D-SACK
D-SACK,即Duplicate SACK(重复SACK),在SACK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扩展,,主要用来告诉发送方,有哪些数据包自己重复接受了。DSACK的目的是帮助发送方判断,是否发生了包失序、ACK丢失、包重复或伪重传。让TCP可以更好的做网络流控。